image

 
今日帶著小朋友去爬山,爬著爬著看到一座搖搖椅,小朋友看到就迫不及待的跑過去坐了上去,就開始搖啊搖玩沒一陣子,突然旁邊跑出一位年紀約4~5歲的小朋友,不太會說話,發音不太標準,他所說的話,我幾乎都聽不懂,但隱約可以知道,他也想要一起玩,我們就說好啊一起上來玩吧~!
 
於是他就坐了上來,一開始這位弟弟都很安靜,後來我的小朋友說要唱歌,我說好啊,開始唱的時候,這位小朋友就開始尖叫,他很想唱但就是無法唱出,後來我就問他:「小朋友你念幼稚園嗎?」他點頭,我又問「那是大班嗎?」他點頭。
 
此時一個感覺,我的小兒子也是大班且是年尾的,都很會說話了,但眼前這位小朋友的語言發展狀況卻落差很大,心裡擔心著,他小一怎麼辦,而小朋友們一邊坐搖椅一邊很歡樂的唱著歌,而這位陌生的小朋友也持續使用著尖銳的聲音,跟著大家的旋律一起哼唱著
 
突然在大約兩樓高的涼亭探出了一個頭,大聲的喊著:「吵死了小聲一點」,我抬頭看了他一下,兩眼對上大約兩秒鐘的時間,他發現有人在看他,音量就放低下來的說:「弟弟不要這麼大聲,唱小聲一點」,陌生男子說完之後,頭又收回去。
 
此時我知道,他是這位弟弟的爸爸,而這位爸爸在幹嘛呢?他在看人家玩象棋,也因為我們在這景點待的時間有點長,所以我們就往下一個景點前進,離開前也跟這位小弟弟說再見。
 
後續我們到了其他景點待了3個多小時,時間也有點晚了準備要回家,於是開始走回程,回程中弟弟又說要再去坐搖搖椅,於是我們沿著原路又回到了搖搖椅的地點,小朋友正準備要坐上搖搖椅時,那位陌生弟弟又跑過來。
 
我們嚇到,心想我們離開這麼久的時間了,陌生弟弟還待在原地沒有離開,更令我訝異的是,他從涼亭跑下來後,褲子就直接脫下來,站在路邊就尿尿了,陌生爸爸完全不理會他。
 
那時我對這位陌生弟弟感到難過,難過什麼,一位爸爸把小朋友帶來公園,然後自己一個人在涼亭看人象棋,丟小朋友在離他約50公尺遠的地方獨自玩耍,完全不擔心有陌生人將小朋友拐走,我開始懷疑這位陌生弟弟,平常是否有受到家人的陪伴與重視,不然他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行為,都比他同年齡的小朋友有那麼大的落差。
 
大人的陪伴與互動是相當重要的,如果家人間的對話是少的,小朋友的大腦受到的刺激相對較少,若在學齡前小孩子的表達能力不加強,那麼,進入學校後,面對更複雜的社交環境,此時壓力就更大了。
 
老師上課問問題,小朋友想表達但表達不出來,小朋友在玩遊戲,想參與但卻因表達不清楚,導致無法融入團體,甚至同學被排斥,時間一久,小朋友內心就開始封閉起來,不講話、不參與、不互動,這是相當嚴重的問題。
 
一個真實例子就發生在面前,大人們真的是要多陪在小朋友身邊,不管是陪他看書、說話、凝聽,對小朋友是會有非常大的影響與幫助的,而不是只做自己的事讓小朋友自由成長,有些事情大人不與小朋友互動,小朋友是永遠學不會的,其中一個就是說話。
 
 
20180128 黑.png

arrow
arrow

    黑天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