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我目前的生活習慣,要從年輕就要開始養生,身體才會健康。
 
1.   洗澡先從身體開始洗,最後再開始洗頭。
由網路上的資訊得知,冬天因為天氣溫低,血液通常會集中在頭部,如果馬上洗頭的話有可能會導致頭部的血液流通不流暢,長期下來,可能會有腦血管的疾病發生,所以我已經改變我的洗澡模式,洗澡先洗身體四肢的部分,之後慢慢沖全身,待身體適應了水溫之後,再慢慢地用水沖臉再沖頭,降低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。
 
2.   在戶內一定會穿拖鞋。
個人認為,全身的血管都有衣服保暖著,所以身體會感到溫暖,但是如果光著腳,踩著冰冷的地板,就會感覺怎麼這樣冷,所以我在家裡都會穿著室內拖鞋,尤其是冬天我會穿著有毛的室內拖,因為就像冬天穿毛衣一樣,讓腳也跟著身體一起溫暖。
 
3.   起床喝一杯水。
早上的第一杯水有很多的名詞,有人稱健康水,有人稱排毒水...聽起來都是對身體有好處的意思,而為什麼要喝水呢?因為身體在晚上睡覺時,會因尿液、呼吸、皮膚等諸多因素流失水份,所以早起的時候身體是非常需要水份的,所以我都會在刷牙後進食前,先喝一杯300~500cc的溫開水,慢慢喝緩緩喝,好處是可以降低胃酸刺激腸胃蠕動、補充身體所需的水份、預防便祕、使大腦清醒。
 
4.   睡前喝一杯開水。
血液之所以會變黏稠有很多的原因,其中一個原因是長時間沒有攝取水份的時候,例如是在睡覺時,且有研究指出大部份的腦梗塞,高達百分之四十都是在睡眠的時候發生的,所以我在睡前一定會喝一杯水,讓血液的黏稠度可以下降,降低腦梗塞的風險,但這只是其中一個降低風險的方式,並不代表一定。
 
5.   多喝水,少喝飲料,真的要喝也喝無糖去冰。
醫學研究指出,造成高血壓的主因是因為攝取太多的糖份,因為糖份會引響腦部導致心跳加速、血壓上升,因為上了年紀的人很容易有高血壓的症狀,且每天都要服用藥物進行控制,但千萬不可因為有吃藥,就覺得血壓不會飆高這是錯的,血壓飆高有很多的原因,如情緒、壓力、飲食、睡眠等,而我不喝糖份的飲料,就是要克制自己的血壓盡量不要升高,若讀者一下沒有辦法將糖份去除,建議可以先由全糖改成半糖,慢慢地再從半糖降低到無糖,為了健康著想,少吃糖多喝水。
 
6.   不熬夜,每天十點半一定上床睡覺。
研究指出,睡得太少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(大約是正常睡眠長度的人的1.5倍),所以我都會讓自己睡眠時間達到六個小時以上。
 
7.   盡量不攝取咖啡因。
喝咖啡是人生的一大享受,若在有鋼琴聲的伴奏下,再拿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來閱讀,真的是非常幸福,但咖啡因若攝取過量其實會讓人神經緊張、血管變窄、心跳加速、心律不整、血壓上升、頭痛、頭暈等症狀,而攝入多少咖啡因才算過量,其實每個人對咖啡因的反應有很大的不同,所以只能靠自己的身體來感覺,而我35歲以前天天都是早上下午各一杯咖啡,一天沒喝就會受不了,但大約到了35歲之後,很奇怪,只要一喝身體就會有明顯的血壓上升,緊張亢奮,我覺得這樣不好於是我就把咖啡與茶都戒了,因為身體才是最重要的。
 
8.   太鹹的食物不吃
電視廣告常看到,少糖低鹽多喝水可以避免三高,也相信大家都知道攝取太多的鹽份,會使血壓上升、傷腎、骨質疏鬆、誘發氣喘、尿道結石等症狀,所以如果吃到太鹹的食物,請別因為怕浪費食物,就把它吃掉,這是很傷身的,但不是請大家不要吃有鹽的食物,而是要低鹽。
 
9.   找個可以讓你放鬆的環境,去放鬆。
我很喜歡聽水流的聲音,那是如此的自然與無壓力,剛好社區內有水流公設旁邊又有椅子與桌子,我很喜歡坐在椅子靠著椅背被上閉著眼睛,慢慢呼吸,聽著那水流的聲音放鬆自己,此時彷彿遠離鬧區內的喧囂,而身體會因為放鬆而感覺到舒服,心跳、血壓、精神、一切因放鬆而緩慢下來,那是多麼舒暢的一段時間,找個可以讓自己放鬆的環境,自己壓力大時,可以讓自己的步調緩慢下來,休息再出發。
 

arrow
arrow

    黑天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